【奔赴田野·记者基层行】筑牢“耕”基——造良田:1.5亿投资 攸县5.15万亩农田今冬提标
2024-11-11 11:21:2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付静 | 作者:蔡碧 艾鑫 刘文昇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330

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、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。随着晚稻收割陆续结束,也迎来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时机,攸县全力推进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,各工程标段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。

桃水镇小集村党支部书记葛炼钢:“我们这里的田地和沟渠都是多年未修,也是老百姓强烈要求要搞,所以今年争取到了这个项目我们老百姓都很高兴。”

虽是冬闲时节,但攸县桃水镇小集村的田野上,机械的轰鸣声和忙碌的施工现场构成了一幅“冬忙”的画面。这样的画面让村民们异常高兴,他们盼望了多年的高标准农田终于盼来了。

徐四余是种田大户,在承包了小集村的250余亩农田,之前由于排水渠堵塞,导致他承包的好多农田都成了积水田,如果农田状况还得不到改善的话,他都有放弃的想法。

桃水镇小集村村民徐四余:“这个水稻倒掉了,我要损失200斤左右,而避免这种损失所节省下来的部分就是我的收入和纯利。”

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,是通过土地整治、土壤改良、水利设施、农电配套、机械化作业、科技培训等措施,来提升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。

攸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桃水片区负责人刘建华:“你像这个工程的排水渠,解决这块2000多亩田的排水(灌溉),那边的挖机在进行土地平整,把不平整不规整的田使它圆凑化,小邱大田化,减少田埂系数,增加耕种面积,便于机械化操作。”

2024年,攸县投资1.5亿元在10个乡镇34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5.15万亩。在建设过程中继续推行“首段过关制”,要求每个标段第一条渠道必须按照《高标准农田建设透则》标准化施工,质量不达标的一律推倒重建。

攸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桃水片区负责人刘建华:“我们是五级监理,首先是专业监理公司,二是我们农业部门农田建设股,还有乡镇,下面还有村级,甚至还有组民积极参与监管。”

在群众举报机制、“五员一代表”监督机制、通报处罚机制三重机制的监督下,各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抢抓有利天气如火如荼开展。

桃水镇小集村党支部书记葛炼钢:“现在这样搞完之后就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,以前我们这里的田租都是100块钱一亩,现在可以翻一番,而且这样搞完之后还能提高产量,田租能够翻一倍,产量还能增加20%,打1200斤就可以打到1300、1400斤。”

 

一审:刘洁琼丨二审:蔡晓雅丨三审:刘峰

监制:吴辉兵

责编:付静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